之前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视频,家长带孩子逛商场,孩子看见什么玩具都想要,家长不给买,孩子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。
这种场景,有孩子的家庭,恐怕都经历过。当孩子3岁左右时,就有了自主意识,遇到不顺心的事,往往就会发脾气。
有的孩子发脾气时会哭闹不止,有的孩子会伸手打人,有的孩子会不搭理人...如果是你,遇到孩子毫无原则的哭闹,你会怎么处理呢?
有的家长为了尽快哄孩子开心,就会满足孩子的需求;
有的家长会在一旁静静看着孩子哭,等孩子发泄完情绪,然后带孩子离开现场;
还有的家长,看到孩子哭闹,就烦躁易怒,忍不住上前恐吓孩子,甚至动手惩罚孩子。
那么,该如何教育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?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呢?这本《气呼呼帽子》,或许可以帮助家长解决这个问题。
这本绘本,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:哥哥拉维和妹妹玩耍时,发生了争执,愤怒的哥哥踩坏了妹妹的小汽车,气呼呼地睡觉了。
醒来他就发现,自己的脑袋上多了一顶气呼呼的帽子,这顶帽子怎么都取不下来,后来在爸爸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,终于与妹妹和好如初,将这顶愤怒的帽子变成了快乐的袜子。
这本绘本的作者妮可拉·肯特,是英国的插画师、作家,她是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的硕士,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儿童绘本的创造,在2019年还获得了新锐插画师奖,并入围了世界插画奖提名。
这本书的译者十画也很有来头,她自己本身也是童话作者、儿童诗人、翻译者、幼儿园园长,如果你看过《坏蛋图》《青蛙公主》等童话故事,就一定会对她有所认识。两位对儿童教育有所研究的作家,在这本《气呼呼帽子》里相遇,并碰撞出了温暖、可爱的火花。
当孩子有了情绪时,很多家长都会不知所措,不知道该怎么处理,才能既帮助孩子缓解情绪 ,又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?
现在,就让我们跟随《气呼呼帽子》这本绘本,来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处理不良情绪吧。
一、孩子有情绪,并没有错
情绪,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,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。
悲伤时,我们会哭泣;愤怒时,我们会吼叫;恐惧时,我们会不安。对于孩子来说,他们还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遇到情绪时便会毫无顾忌的发泄出来。
在《气呼呼帽子》里,拉维与妹妹发生了矛盾,不仅踩坏了妹妹的玩具车,还说妹妹很烦人。
面对这种情况,拉维的父母并没有指责拉维,依然像平常一样照顾孩子们的生活,这个过程,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内心的变化,让拉维看到自己的情绪。
可是父母及妹妹并没有惩罚自己,反而一如既往地对自己照顾有加,这种包容会让孩子产生反思:我是不是错了?是不是太过分了?
反思的过程,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,而这个过程会让孩子自己体会到情绪的变化,对孩子来说,这次经历,就是一次成长的经验。
不良的情绪虽然会带来很大的破坏力,但有情绪,并不是一件坏事。
情绪能帮助我们发泄身体里的苦闷,减少一些情绪垃圾,我们的身体才不易生病。所以,如果孩子有了情绪,家长一定不要恐吓、责怪孩子,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恐惧、逃避、反抗心理。
弗洛伊德曾说过,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,它们只是被活埋,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。
所以当孩子表达出不良情绪时,其实是一件好事,家长不能制止。我们第一步只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,并让孩子知道,有情绪是正常的,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,然后再帮助孩子疏导情绪。
二、父母要接纳、帮助孩子疏导情绪
拉维带着怒气睡了一晚,可是第二天醒来发现,头上多了顶气呼呼的帽子。可见,不良的情绪并不会自己消解。
爸爸建议拉维吃点好吃的、洗个舒服的澡、再去外边玩一会,果然,这样做心里就舒坦多了。
爸爸的这些建议就是告诉孩子,有情绪时,如果暂时无法解决,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,避免自己长时间被困在情绪里。
父母的疏导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。这样可以避免孩子被情绪控制,胡思乱想,走不出来,也可以避免孩子做出一些伤人伤己的事,从而让自己更后悔。
有些事情,是当时解决不了的,这时候,就需要一个缓冲期,我们不能逼迫孩子当场就道歉,当情绪平稳时,再让孩子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,主动道歉,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帮助。
三、只有自己才能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
听了爸爸的建议后,拉维觉得气呼呼帽子小了,但仍然没有消失。
拉维独自坐在屋里反思,这个时候,他的内心早已发生了改变,早已从当初的愤怒、委屈,转变为后悔、懊恼,当他看到妹妹已经修好了小汽车,在一旁独自玩耍的时候,终于战胜了自己,他向妹妹道了歉,当得到妹妹的原谅后,拉维终于摘掉了气呼呼的帽子。
家长的帮助,只能让孩子暂时摆脱情绪的控制,但想要彻底解决问题,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。
我们都知道,冲动是魔鬼。当我们发泄情绪时,我们的大脑是没有思考能力的,这个时候,做出来的事情往往比较偏激,我们可以先让情绪冷却,然后回归到事情本身,再做出判断和评价,这样才能摆脱情绪的控制,情绪的主人。
情绪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,它既是我们的朋友,能让我们及时提醒自己当前处于什么状态,又是我们的敌人,处理不好,就会深深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,破坏我们与他人的正常关系。
如何与情绪友好相处?从孩童开始,家长就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,让孩子从小就认识情绪,学会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不良情绪的黑洞,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。